党建之窗

当前位置: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 党建之窗 > 理论学习 > 正文

试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实践的“大唯物史观”

时间:2012-03-13 17:44:52 来源: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作者:数学学院 阅读:
数学学院

    作为马克思一生中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哲学思想的重大贡献。他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解释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第一次把唯物史观扩大到人类社会领域,不仅克服了十八世纪以来庸俗唯物主义和朴素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而且吸纳了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的神秘唯心主义外衣下的合理内核――辩证法。这样唯物史观在马克思这里既包括对人本身和社会的唯物主义理解,也包括对自然界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因而将其唯物史观称为“大唯物史观”。
    在马克思的思想里,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之处,存在于劳动这种实践活动之中,根据八十年代以来“实践唯物主义”思潮的兴起发展,笔者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称作实践的“大唯物史观”。 
马克思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这样一段话,被称作他对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描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既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段论述表达了两个意思: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即“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高概括,是它的基本精神的体现;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它的发展机制。
    实践在马克思整个的思想里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马克思的历史观之所以是唯物的,就在于劳动这种实践活动之中。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们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想的此岸性。从这里可以看出,是实践活动赋予了人的知识和生产力以客观性,从而使得用生产力的性质及其发展解释社会历史的理论具有了唯物主义的性质,才是历史唯物主义。
    我们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所以受到某些人“物质世界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诘难,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了解“实践”一词的真正内涵,实践,在马克思那里,不仅表示一种主观能动的活动,而且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实践的结果,是马克思超越主体和客体二元分裂的一种手段,所以,持有“物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人只是把物质理解为一种直观的物质,以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唯物主义注定也是不彻底的。
    实践,在马克思那里真正将人与人,人与自然界,人的思维联系在了一起,并且使这种联系有了现实的说服力。开启了涵盖自然界,人和人类社会这样一个大范围唯物史观,也就是他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
    人在现实世界中面对的其实不再是直观的自然,而是人化的自然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创造物,虽然这被有些人误解为是唯心主义的,事实上马克思却认为,用实践解释自然界的发展,恰恰是唯物主义的体现:实践并不是它在设定这一行动中从自己的“纯粹的活动”转而创造对象,而是它的对象性的产物仅仅证实了它的对象性的活动,证实了它的活动是对象的,自然存在物的活动。自然界是在劳动实践中被改造从而打伤人的烙印的人化自然,被改造了的人化自然同时又反过来促使人本身发生变化。马克思的人学的思想则强调人本身随着被自然界的改造和演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这样,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用“实践”同时对自然界人本身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及其发展,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是名副其实的“实践大唯物史观”,是我们理解自然界,人自身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